死亡是一门艺术
我同意西尔维亚·普拉斯观点
但只有对死过的人来说,死亡才是一门艺术,对于活在的人,死亡永远都是一门哲学
我从七八岁就开始接触死这门哲学
那时侯我还不知道宇宙不知道灵魂,只知道尿床和梦哭
我时常在噩梦惊醒后恐惧不已
我想到了死,想到了我必将要死、人人都必将要死
我的死的意识异常的清晰
我忘了我还在童年,距离死还很遥远
我分明感觉到光阴真的如闪电,眨眼就会把我带到老
恐惧之余,我流泪,可以说那是我为死流的最早的泪
尤其是夏天的午后,午觉醒来,看见明亮的阳光在亮瓦上晃,平时很暗的木板房格外亮敞,平常看不见的东西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
这时,死也清清楚楚找到了我的意识,仿佛就是那窗外的竹梢在风中发出的响声
我自然又要恐惧,又要落泪
比在晚上,还要多那么一点感伤
我对付死的办法就是去想死不只是我个人的遭遇,是每个人的遭遇,更何况毛主席、周总理那样的大人物也摆脱不了
一句话,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,我心里找到了平衡
1976年,周总理死了,毛主席他老人家也那样了,我还有什么怕的?我第一次战胜了死
二十岁,死亡意识再次光顾我的时候,寻找心理平衡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,我懂得了别人的死只是别人的死,而可怕的是自己的死
死的问题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
这也与我爱好文学喜欢读书喜欢思考有关
死上升到哲学,便不可战胜了
可以这样说,世界上一切宗教都是战胜死亡的武器
无论是东方的佛、道,还是西方的基督
有几年,死亡意识快让我崩溃,我无法集中注意力,几乎丧失了阅读和写作能力
除开自我保护,已经不是为了弄懂死了
我开始老庄,接触佛
我平静了许多,杂念也少了
在对付死上,我们的老庄是高手,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是高手
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说:“死不外乎有两种情况,或者化为乌有,一切感觉都没了;或者像人们说的,死是一种转变,是灵魂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过程
假如死后一无所知,好象睡着一般,连梦都没有,那么死真是件好事
因此在我看来,倘若有人在他的许多夜里举出这么一夜,睡得那么深沉,连梦都没有的一夜,再想到在一身的日日夜夜之间,有过哪一天哪一夜比这无梦之夜更美好更甜蜜的?那一定很容易得出结论……倘若死是这样的,我认为死真是上算得很,因为死的全过程等于一夜之间的功夫
——假如死是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的过程,而假如真像人们说的,那个地方所有的死者都住在一起,那么,诸位审判员,我们还能设想比死更大的乐事么?……而假如在那里能遇到一切生前的神明,像人家说的,在那里当审判官,那么,搬到那里去做有什么不好?跟奥尔番斯、牟西阿斯、西西俄德、荷马住在一起,试问,谁不想付出最大的代价换取这样的乐趣?至于我,倘若事实果真如此,我还愿多死几回!”
别人用头脑做梦,我竟用身体做梦
在梦里,我身体的每一根触须都格外灵敏,倒像从另一场梦中刚刚醒来
从大年三十到一月初六,犹如发觉不到农村在过年,平常这边不即是如许吗
吃的也是那些饭菜,大概不过多了一点肉
穿的也是那些衣物,犹如比平常陈腐了少许
屋子里仍旧谁人样,也没有什么可变得了
即使说这是过年,那咱们不是每天都在过年吗,这然而往日的呓语呀
这不是呓语,本来此刻城里的过年和平常没啥两样,故乡的过年也没有啥嘈杂的了
她就像是谜一样,反反复复地纠缠在吴桐的心底
18、笑,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,最能体现人的内心,但对我而言,它只是我塑造角色的一种手段而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