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个案件的发生它都有着一个复杂的起因,父亲为什么要强奸自己的女儿?难道仅仅是人性的湮灭,道德的沦丧?在对案件的进一步了解和对犯罪嫌疑人的提审及对受害人的走访中,面对猥琐的老贵那满脸的麻木不仁和小艳那声俱泪下的哭诉,我只到心在一次一次的颤栗
一个自幼身心受到摧残的女孩承受了如此的生命之重,面对屈辱,面对蹂躏,她无法逃避,她不知道怎样逃避
这十六年,伴随她成长是泪水,是屈辱,是胆战,是心寒
一直到8月4日的天,又一个屈辱日子的来临,她终于醒了,她在小姨的陪同下来到公安机关,一口气道出了这十多年以来她所承受的一切,当看着那个被她称着爸爸的禽兽被带上锃亮的手铐后,她哭了,她流的,是沉积在心中多年的血
写了这么多,仍是眼之所见,心之所想
有一天我给朋友看了这篇文章,他说你还没走进他
我说,一个人完全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的可能性为零,只有努力靠近
他说他也正思考这个问题
一个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
/> 古籍中埋伏的酒令 (约1650字) 薛林荣 闲时捡读古籍,从中嗅到了酒的芬芳
这种浓郁的香味,不是来自酒水本身,而是来自埋伏着的酒令
酒令,俨然便是饮酒之人的另一重人格
在酒令中,有吃酒之人设立的秩序,反映着吃酒人的声色气息
据说最初设立酒令并不是酒场游戏,而是一个执法官
周灭殷后,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,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,即著名的《酒诰》,载于《尚书》
从此,正式宴会上,常常设有令官,以维护、执行周王的诰令
如战国时齐威王问滑稽大王淳于髡能喝多少酒,淳于髡说:“臣饮一斗亦醉,一石亦醉
”威王曰:“先生饮一斗而醉,恶能饮一石哉!其说可得闻乎?”髡曰:“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傍,御史在后,髡恐惧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
”由此可见,设“酒令”之初,目的在于禁止酗酒
到后来,酒令官的作用便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
如《梁书》卷四十一记载,梁武帝招宴后进二十余人,置酒赋诗,官吏臧盾因为赋诗不成,被“罚酒一斗”,“盾饮尽,颜色不变,言笑自若”
又如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,笑着说:“酒令大如军令,不论尊卑,唯我是主,违了我的话,是要受罚的
” 《后汉书·贾逵传》说:“逵作酒令,学者宗之
”
寰球真的很小
小到让你无暇去推敲
现在人们经常在嘴里悬挂寂寞,寂寞似乎是每个人的核心中最容易探索的
但是一个真正的孤独的人是如何考虑如何思考